云财经济网 >  热点 > 正文

童行古村心印穆沟:“阜小宁?童守护”点亮地名文化之旅

2025-07-22 15:20 发布者:肖鸥 来源:新华网 阅读量:15057   
盛夏蝉鸣里,穆沟古村的青石板路辙痕深深。7月18日上午,30余名来自阜宁县益林镇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,在“阜小宁?童守护”项目陪伴下,开启了一场“乡村著名行动”文化寻根之旅。这既是暑期实践,更是一堂行走的地名文化课,让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古村,...

盛夏蝉鸣里,穆沟古村的青石板路辙痕深深。7月18日上午,30余名来自阜宁县益林镇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,在“阜小宁?童守护”项目陪伴下,开启了一场“乡村著名行动”文化寻根之旅。这既是暑期实践,更是一堂行走的地名文化课,让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古村,触摸历史温度。

乡音集结,路牌里藏着地名密码

上午8时,古村口老槐树下,心旅社工的老师们已等候在此。孩子们领取打卡图、水彩笔,背上帆布包,帽檐的“阜小宁”队徽格外醒目。随着《古村守护诗》的吟诵,誓言在古村上空回荡。

“大家看这块蓝色路牌,‘穆沟路’藏着秘密。”社工老师介绍了穆沟得名的由来。孩子们围着路牌,眼神满是探索渴望。当老师问“谁能找到下一块绿色路牌”时,孩子们像发现宝藏般冲向巷弄深处,地名标志的奥秘就这样在互动中悄然解锁。

文脉探秘,老物件会说地名故事

沿着古村的青石板路,感受古村的乡土民俗,了解阜宁大糕、益林酱油、马家荡螃蟹、阜宁肉圆,这些以地名注册的商标,为农产品打上了地方烙印,畅销全国各地。

出馆后,蟹市街的古韵扑面而来。蒲包茶干、传统榨油的香气与铁匠铺的叮当声交织。孩子们在豆轶坊张望老灶台,78岁的李爷爷说:“以前天不亮就有商船来收干货。”穆沟的石板路、马家荡的芦苇荡,在孩子们脑海中构成“阜宁地图”。红色油坊内,气氛庄重,“这是新四军第三师创办的榨油坊,为前线供应物资。”导游抚摸着木质榨油机介绍道,“战士们白天榨油,晚上教村民识字。”一个男孩轻触机器,感慨道:“原来地名里有这么勇敢的故事!”红色精神融入童心。

薪火相传,舌尖与指尖的地名记忆

阳光穿过百年银杏,孩子们手拉手围住树干,惊叹它的古老。乘游船驶入荷花荡,“接天莲叶无穷碧!”有孩子念起古诗。粉荷摇曳,船夫说:“这荡里的藕,曾是穆沟集市的‘硬通货’。”

上岸后,阜宁大糕制作处飘出甜香。老师傅教孩子们拌糖、融粉、压模:“这糕要揉到能捏成型,像咱穆沟人过日子有韧劲。”当热腾腾的大糕出锅,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着。活动尾声,孩子们在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。套圈游戏中,大家收获着小奖品,欢笑不断。

孩子们背着满满的收获返程,带走的不仅是刻在心底的乡土坐标,更是对“乡村著名行动”深刻的体悟。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绝非简单的地名标注,它是唤醒地域文化记忆的钥匙,让一个个地名成为承载历史、传承文脉的载体,就像穆沟的名字,串联起古村的变迁与故事;它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引擎,让以地名注册的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

阜宁县民政局以“阜小宁?童守护”为桥,让孩子们成为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的见证者与传承者,当这些孩子长大后,定会带着这份对乡土的热爱,让地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,让乡村因“著名”而愈发兴旺。古村蝉鸣依旧,根脉的记忆已在童心中扎根,未来必能绽放出绚烂的文明之花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资讯
万和电气2024年三季报发布:研发投入持续增强,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万和电气2024年三季报发布:研

近日,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万和电气”)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。根据...

不只每年150亿美元,谷歌为Safari默认搜索引擎还向苹果分成iOS版 不只每年150亿美元,谷歌为Sa

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!,根据国外科技媒体TheRegister披露的最新细...

男子腰缠155片CPU入境被海关查获 男子腰缠155片CPU入境被海关

2月12日10时许,该关关员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境客车通道巡查时,发现一辆粤澳跨境客...

GitHub推Copilot企业版,每人每月130元,已有400多家企业 GitHub推Copilot企业

原文标题:《GitHub急推Copilot“PLUS版”,按人头收费每人每月130元,已有...

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。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备案号:皖ICP备2022015281号   邮箱:jokerdeyouxiang@sina.com
Copyright @2022- yun.nmoney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云财经济网 版权所有